电动化“落后生”丰田有反超之势,宣布固态电池技术获重大突破,成本和尺寸将减半。
7月4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在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后,丰田表达了从电池尺寸到成本和重量均减半的决心,上个月曾计划将在2027年开始为电动汽车生产固态电池。若丰田实现这一目标,或将成为电动汽车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
丰田称他们已取得了解决电池耐久性问题的 技术突破 和 材料解决方案,这将使由固态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达到1200公里,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
丰田电池专家Keiji Kaita表示,简化电池材料的生产流程将降低下一代技术的成本,并彻底改变目前电池的现状,有足够的信心在2027年或2028年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中的固态电池:
对于丰田的液态和固态电池,我们的目标是彻底改变目前电池太大、太重、太贵的状况,就潜力而言,我们要将所有这一些因素减半。
通过减少制造电池材料所需的工艺数量,固态电池的成本能够更好的降低到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甚至比他更便宜。
伯明翰大学商业经济学教David Bailey认为,如果丰田公司的说法属实,那么可能是未来电动汽车的一个里程碑时刻:
通常在原型阶段会有一些突破,但要扩大生产规模就很困难了。如果这是一个真正的突破,那么它可能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甚至能够说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圣杯。
6月16日,丰田举行了以“改变汽车未来”为主题的技术说明会,由BEV Factory负责研发的丰田次世代BEV(即纯电动车)产品中,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上市,次世代BEV产品将对电池、平台、制作方式等进行全维度创新,续航能力可达1000公里。
固态电池被视为锂电池的“终极技术”,丰田称正在开发一种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固态电池的方法,这种固态电池的续航里程将比第一代高性能电池高20%,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将从1000公里提升到1200公里。
同时,这种电池充电容量从10%到80%的快充时间仅10分钟。相比之下,目前顶级规模的特斯拉超级充电网可在15分钟内提供相当于321公里里程的充电量。
市场受此提振,丰田股价在6月创下约七年来的最佳单周表现。截止至发稿,丰田股价上涨1.35%,今年迄今,丰田股价已涨近30%。
丰田在新技术推进上向来踌躇,以至于股东们认为在公司已在新能源赛道上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如此谨慎的丰田竟然能高调的宣布固态电池技术获重大突破,成本和尺寸将减半。不免带给了汽车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
支持者们一致认为丰田只有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才会如此坚定,但因没有披露过多的技术细节,似乎只能用“丰田做事靠谱”来说服自己。
反对者们的观点则认为丰田想要量产全固态电池要迈过三道天堑:稳定的电池配方,成熟的制造工艺,和低廉的生产成本。
电池的核心技术在于配方,配方决定了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电池配方的改变是电池技术革新的开始,也是最难的关卡。在2021年时,丰田也曾公开回应称:仍在努力解决固态电池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硫化物体系的生产的基本工艺通常能采用三种方法:涂布法、干法粘结剂法和静电粉末喷涂法。丰田早期采用的是业内最不常见的静电粉末喷涂法,在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成熟性上仍有待商榷。
因此,即便是电池配方的问题得以解决,电池生产的良品率和一致性也不容易控制,特斯拉的4680电池便是前车之鉴。
除此之外,降本更加让人头疼。固态电池量产需要配套千吨级的材料产线,还要有GWH级别的产能,才能通过制造规模来摊平成本。
AI火热与高ROE慢拱是上半年主线。在宏观经济下行、加息尚未完结的背景更多
在昨天人民币大涨300点,股市反应集体向好的背景之下,今天早盘A50和人更多
富途资讯7月5日消息,港股上午盘三大指数集体下挫,恒指跌1 38%,恒科更多
港股下半年有哪些投资机会?机构:关注这四条主线、人民币汇率突发走低,利好传闻被证伪?最新数据亮相,释放何种信号?
港股午评 三大指数集体下挫,恒指跌超1%;科网股、内银股普跌;生物技术股回调,加科思-B跌超18%
港股概念追踪 高温来袭!电力保供迎战“尖峰时刻”,关注火电转型、虚拟电厂等领域机会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思特奇:构筑数字化的经济生态运营体系 竞逐城市发展新赛道
CCBN2023丨思特奇以技术创新为指引 携手中国广电智启5G新时代大门
CCBN2023 思特奇伍鑫:5G+端到端IT支撑,助力广电5G时代转型发展
CCBN2023融创5G新时代!思特奇亮相第二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新品发布 护航数智新时代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携手思特奇发布中国中小企业数字服务平台
朗姿股份回复关注函:旗下西安米兰柏羽整形医院三年3次因医疗纠纷被告上法庭 全球速递
深圳成功发行2022年离岸人民币地方债 本次发行债券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
全国增设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广州黄埔区入选
比亚迪三季报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 业内人士认为四季度业绩有望再超预期